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陕西省水利科技创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陕西省水利科技创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陕水集团全称是陕西水利建设集团,主要业务是水利建设,灌盖渠井设计建设。而陕西省水务集团主要是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管理,水源地管理和输水管线的管理与维修。优先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为主。两者都是为了人民的生活用水,农业用水而努力
第一条充分发挥水工程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兴建的防洪、排涝、灌溉、水电、供水等工程及其附属设施。
城市供排水及防洪、排涝工程,按有关法规和省人民政府规定执行。
第三条水工程实行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原则。鼓励集体、个人和其它组织投资经营管理水工程,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水工程的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有水工程的管护费用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省、设区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水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六条在水工程管理、保护与经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首先声明一点,秦始皇在位期间一共修建了两大水利工程,第一个是郑国渠,第二个是灵渠。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是在秦昭襄王时期修建,起始于公元前256年,完成于248年左右,和秦始皇的关系不大,秦始皇于公元前247年即位,当时还是一个13岁的孩子,如果硬要扯上关系,他最多是赶上了都江堰的完工大典。(都江堰工程景色,主要为秦昭襄王时期所建,李冰父子为实施者)
2018年8月13日,灵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不过当初秦始皇修建灵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灌溉,而是为了通过水路运输军队和军队的后勤物资,然后征服岭南地区,灌溉只是灵渠的副产品。(灵渠工程图)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两大水系,古代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命令屠睢领兵50万进攻岭南和西瓯(古代称百越),50万人马分五路驻扎在五岭的隘口,由于五岭地势险要,秦军和越人军队相持不下,三年之内秦军进展缓慢。(灵渠景色)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监御史禄(这个人的名字就是一个字禄,是监御史,后人习惯称史禄)负责督运粮草,他命令民夫建设一条水道,沟通湘水水系和漓水水系,五年完工,此时是公元前214年。
灵渠贯通后,秦军和后勤物资得以迅速运输到岭南各地,岭南地区得以迅速统一。
灵渠的作用要大于一般的水利灌溉工程,虽然它的名声远远不及都江堰和郑国渠,但是灵渠的贯通沟通了华东和华南的水路交通网,对于岭南的统一至关重要,同时加强了岭南地区和中央政府的联系,民族、文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讨交趾地区的叛乱时,就是先疏通了灵渠,然后挥军南下,平定了叛乱;唐朝时期,灵渠也是重要的战略交通要道,经常修缮,保障灵渠的畅通。
灵渠自秦朝以来就是中央政府维持岭南统一的主要军事通道,作用要大于一般的灌溉工程,同时又是中原王朝和岭南经济、文化、物资交流的主通道,历朝历代几乎都要修缮灵渠,保障这一通道,两千年不衰。(史禄雕像)
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郑国渠修建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历时十年完成。韩国水利专家郑国(郑国渠的主要实施者)算是一个技术性的间谍,受韩王的指派,游说秦王,修建泾水和洛水之间的水利工程,通过这一工程使得流经地的农田得到自流灌溉,整个工程达300里。韩王的目的是使得秦国忙于内政,无暇顾及进攻韩国,所谓的“疲秦”之计。(郑国渠景色)
十年间,秦国确实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修建郑国渠,修建完成后,号称有4万顷农田得到自流灌溉,关中成为一片沃野,每亩增产到一钟(约合100公斤),反而成就了秦国的统一霸业。
一个朝代能够修建一个福泽千年的工程都已经了不起了,可秦国一修就是三个。
是哪三个?这里有我们熟知的“都江堰”,有养育了关中大地的“郑国渠”,有连接长江、珠江水系的“灵渠”。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秦国给我们留下了3座水利工程,这3座水利工程富裕了三地百姓,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最亮丽的一张名片。
秦惠文王时期,大将司马错攻占了巴蜀,自此归入秦国版图。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杰出的水利专家李冰出任蜀郡太守,他看到成都平原上沃野千里,但是灌溉一直得不到保障,另一边则是岷江涛涛,是不是还泛滥,这就是典型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于是李冰修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江堰,将岷江一部分江水导入成都平原,同时也因为分流,起到了平邑洪水的效果,从此岷江成为一条温顺的河流,让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历史上最杰出的水利工程,除了它的作用外,在设计及建造的过程中,完全根据岷江的环境,未破坏原有生态,对比现在的水利工程,动不动水泥大坝,都江堰可谓是中国文化里“天人合一”最成功的的案例。
2000多年过去了,都江堰依旧在发挥这重要作用,不过它现在的作用多了一项,作为世界遗产吸引了中外广大游客。
首先郑国渠并不是郑国修建的,而是韩国送给秦国的一个水工的名字叫郑国,郑国渠是他主持修建的。
关中地区少于干旱,但是关中区域有两条黄河的之流,分别是泾河和洛水,但是两条河中间隔着300多里,这块区域无法得到有效灌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陕西省水利科技创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陕西省水利科技创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