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抗疫对企业发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科技抗疫对企业发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二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于2020年9月17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展会上,一批前沿科技成果亮相,并首次设置抗疫科技展区,让更多人了解新冠疫苗研发、药品研发生产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本届科博会作为2020中关村论坛的展览板块,与中关村论坛共同聚焦“合作创新共迎挑战”主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科技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本届科博会包括综合活动、展览展示、推介交易、论坛会议、网上展示推介五大板块内容。其中,展览展示主展场设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设置12个专题展区。
2020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AIExpo2020)将于2020年8月14日-16日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汇聚AI头部企业和学术大咖共话智慧未来,集结顶尖AI黑科技奉上精彩展出,这场属于所有AI爱好者的智能盛宴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在各场景中的运用逐步增多。在去年爆发的疫情期间,国家医疗人员不断奋斗,全国各地的智能机器人也在集中力量支援前线医院,为不眠不休的医护人员提供助力,此次“抗疫”过程中医疗机器人实现了它最大的价值。
医疗机器人自诞生之日起便是前沿科技的典型代表,并站在机器人和医疗健康两大风口的交汇处,无论是对于资本市场还是科学研究来说,医疗机器人都是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当前的医疗机器人市场中,美国拥有直觉外科、美敦力、Stryker(MAKO)等一众优秀的医疗机器人企业。直觉外科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医疗机器人公司,其全面的技术专利储备体系形成了难以跨越的技术壁垒。
“跨界”难不难,我想大概与法学专业毕业后从事医疗行业有异曲同工之处吧,房企要跨界生产口罩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也是不小。但是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旗下的专攻医疗机器人领域的博方众济公司,在这关键时期承担起建立口罩生产线、生产口罩的重任。
碧桂园用了25天排除万难,在3月5日,口罩生产线终于调试顺利,原材料的采购也基本到位,凤厂牌口罩生产线正式启动运作。这时候,无论是奋斗在生产一线的团队,还是在后方默默支援的厂工,大家都既是满怀期待,又是如履薄冰,既期待这近一个月的工作成果,又紧张接下来生产的口罩资源是否符合需求。
急厂工之所急,负责发货的同事一刻不敢耽误,收到发货指令后,马不停蹄立即运转至快递点发货,全力支持复工复产。3月6日,海南区域率先收到第一批凤厂自家产的口罩,其它区域的口罩也将陆续到货,厂工们搓手期待吧~
在口罩紧缺、甚至出现假冒伪劣口罩在市场上横行的时候,这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都会站出来。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并非内心想为社会分担就可以去做,毕竟是有条件的。其实除了春节期间的市民对口罩的需求外,接下来的复工复产,zf单位肯定会要求企业有防疫物资才允许复工,所以这些企业也算是高瞻远瞩吧。
首先碧桂园有别于其他房地产企业的地方是它是全产业链,子公司众多,合作公司更是,那么为了员工、合作伙伴、施工单位的生产经营安全,口罩的需求缺口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那他有什么条件呢?还真有,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旗下博方众济公司是个搞健康的,听说购买生产线联系原材料的时候还是很艰难的,但他们都克服了。3月5日,生产线终于调试顺利,原材料的采购也基本到位,凤厂牌口罩首批10000个“医用一次性口罩生产成功,日产量可达40万个;
美的、碧桂园近日宣布,其生产的口罩已下线。其中,2月初,美的开始计划口罩生产,紧急协调设备采购等事宜,并在2月5日锁定生产设备。经过25天左右的交货期,“美的牌”口罩在3月初开始正式生产,现有2条生产线,目标产量为每天20万只。
2月10日,碧桂园开始部署口罩生产线,博方众济称,该公司接到任务后快速完成了生产场地安排、产线设备采购、合作方洽谈和资质认证等一系列工作。其生产的口罩,将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支持抗疫一线,同时确保员工、合作伙伴、施工企业的口罩供应。3月6日晚,碧桂园旗下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口罩生产线已经投产。3月9日,格力生产的口罩已可以在“董明珠的店”上进行预约。甚至一些看起来完全与医药行业“八杆子打不着”的资源类企业,也加入到口罩生产大军。
美的在做着传统的家电行业,碧桂园为转型中的房地产企业,而格力是以空调等家用电器为主的企业,归纳来说,他们在“跨界”做口罩。
这次为了应对疫情,一方面为了确保员工、合作伙伴,甚至是客户的供给,但是企业的另一个初衷更是想随时支援抗疫一线,为国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为美的、碧桂园、格力等企业的大爱和及时心动点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抗疫对企业发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抗疫对企业发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