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冬表示:“我认为电影公司未来的发展就是满足三大BAT的需求,BAT想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影行业也不例外。
昨日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视频网站引领电影产业变革”论坛上发布的信息显示,互联网巨头凭借在用户数量、在线播放渠道、大数据分析、在线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积累的优势,其他领域。带动电影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连接”。
随着国内互联网三大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介入影视领域,业内人士甚至预测BAT未来将成为电影行业的主导者,未来电影公司的发展将深受三大BAT影响。
腾讯视频的“逆袭”
随着阿里巴巴开始利用互联网金融产品“娱乐宝”投资影视制作行业,昨天,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孙怀忠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腾讯也将进入影视制作行业。上游影视制作领域首次将投资《钟馗伏魔》、《天将雄师》、《我是女王》等几部电影。
腾讯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投资。除了投资部分电影外,腾讯还将利用腾讯内部平台支持电影的宣传、播出、广告、数据分析,甚至相关衍生品的电商销售。互联网巨头正在利用自己在互联网上积累的资源,深度影响上游影视制作行业。
孙怀忠认为,电影在互联网市场潜力巨大。他告诉记者,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拥有数亿用户、视频播放渠道、大数据分析系统、在线支付平台等,以创意和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电影收入可以成倍增长。互联网领域。首先,通过网络渠道,很多本来无法进入影院的人可以进入影院;其次,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更多的变现渠道。孙怀忠举了一个例子。目前中国有近十亿互联网用户。未来三到五年,网络视频付费观看人数至少可以达到1000万到5000万付费用户。按目前网络视频每月付费30元计算,一名用户每年付费360元。仅靠付费就可以获得36亿到180亿元的收入,而加上游戏、衍生品等,则可以达到数百亿元的收入。
优酷土豆集团高级副总裁朱惠龙告诉记者,目前电影行业依靠影院票房收入的模式很快就会触及天花板。去年票房217亿元,今年可能是280亿元,预计五年后在美国可能达到100亿美元。最高800亿元已经接近上限了。目前,电影行业90%的收入来自电影票房。从电影行业自身的发展来看,也必须依靠互联网来获得更多的变现渠道。孙怀忠还指出,2013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只有217亿,分配给制作公司的钱就更少了。电影投资几乎变成了风险投资。每十部电影中,就有一部赚大钱,两部赚得差不多,还有七部赔钱。
为“BAT”工作的电影公司?
在腾讯、阿里巴巴等凭借雄厚的资金和互联网优势向上游挺进时,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表示:“我认为电影公司未来的发展就是满足三大BAT的需求,我们会尽力而为” BAT 想要……”
于冬坦言:“我们现在必须快速做大规模,没有规模的电影公司就没有未来。独立制片人最终会属于BAT,因为他们正在用现在颠覆性的方式来梳理整个行业。我们已经达到了现在是内容产业重组的阶段,所以我们觉得现在这个行业将会有真正的机会,既然已经到了这个阶段,那么未来的10年将会是由影视公司主导的影视行业革命的10年。互联网。”于冬认为,未来,三大BAT公司将引领革命。内容差异化是视频和多渠道行业发展的必然。因此,内容制作电影公司要发展成为大型电影公司,就应该满足互联网公司的需求。
事实上,不少影视公司已经开始针对互联网市场的需求制作影视内容。国内最大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华策影视(300133.SZ)总经理赵一方告诉记者:“华策影视发展电影的主要渠道之一就是发展互联网电影。王源、郭敬明的团队专注于网络电影,这是主流观影,电影年龄段观看的电影也是我们掌控和投资的电影。”华策影视还将投入5亿资金和部分资源,打造凝聚互联网思维的电影发展新生态。
对于未来BAT将主导影视行业的预测,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认为,阿里巴巴文娱的内涵是打造一个生态系统、一个互联网生态娱乐体系。我们不会自己使用所有内容。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总体来说,应该联合更多的影视娱乐公司,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商业模式变现平台、更大的娱乐营销平台、更大的数字发行平台。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巴巴的核心不是内容,阿里巴巴的核心是利用阿里巴巴如今庞大的用户基础和15年电子商务积累的生态系统,构建互联网娱乐生态系统,带动影视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