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互联网是如何互联发展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互联网是如何互联发展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国际互联网,始于 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是全球性的网络,是一种公用信息的 载体, 是大众传媒的一种。 互联网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 即广域网、 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 组成互联网的计算机 网络包括小规模的局域网(LAN 、城市规模的区域网(MAN 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WAN 等 等。这些网络通过普通电话线、 高速率专用线路、 卫星、 微波和光缆等线路把不同国家的大 学、公司、科研部门以及军事和政府等组织的网络连接起来。
网络的关键技术
网络的关键技术有网络结点、宽带网络系统、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工具、应用层的可视化工具。网络结点是网络计算资源的提供者,包括高端服务器、集群系统、MPP系统大型存储设备、数据库等。宽带网络系统是在网络计算环境中,提供高性能通信的必要手段。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工具用来解决资源的描述、组织和管理等关键问题。任务调度工具根据当前系统的负载情况,对系统内的任务进行动态调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网络计算主要是科学计算,它往往伴随着海量数据。如果把计算结果转换成直观的图形信息,就能帮助研究人员摆脱理解数据的困难。这需要开发能在网络计算中传输和读取,并提供友好用户界面的可视化工具。
(一)实验科研阶段
互联网技术实验科研阶段(1969-1993)以美国的“阿帕网”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NSFnet)为代表,其研发除为了保证在核打击下军事通信的畅通外,也有为方便科研团体或政府机构管理的目的,以使用者自律为使用前提。这一时期的互联网由政府出资建设,主要面向科学研究,网络规模和用户规模小、数据传输速率低。万维网(WWW)技术的发明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技术门槛,为互联网迅速普及提供了技术基础。互联网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并逐步成熟,但应用技术相对单一,主要是文件传输和电子邮件,操作也较为繁复。
(二)社会化启用阶段
互联网技术社会化启用阶段为1994-1996年。1994年,美国允许商业资本介入互联网建设与运营,互联网从实验室进入了面向社会的商用时期,开始向各行业渗透。这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之后,Chinanet等多个互联网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至1996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三)社会化应用发展阶段
从1997年至今是互联网技术社会化应用发展阶段,是互联网在我国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物联网在重点领域,如工业制造领域、交通物流领域等得到应用;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服务等互联网技术在医疗、交通等领域得到应用。电子病历、智能交通等公共服务手段、平台的丰富和延伸,促进了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智慧城市将继续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热点,上海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达到较高发展水平,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互联网是如何互联发展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互联网是如何互联发展的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