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网信互联网金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网信互联网金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网信普惠兑付不是真的。网信普惠,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是网信集团旗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网信普惠坚持安全、透明、稳定、高效的经营理念,管理团队均来自知名金融机构和大型互联网公司,借贷双方资金通过由央行监管的第三方银行进行存管。
网信部门监管职责包括:落实互联网信息传播方针政策和推动互联网信息传播法制建设,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负责网络新闻业务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审批和日常监管,指导有关部门做好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出版等网络文化领域业务布局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工作,负责重点新闻网站的规划建设,组织、协调网上宣传工作,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网站,指导有关部门督促电信运营企业、接入服务企业、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机构等做好域名注册、互联网地址(IP地址)分配、网站登记备案、接入等互联网基础管理工作,在职责范围内指导各地互联网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明确了网络安全的监管责任,解决了谁来负责的问题。将现行有效的网络安全监管体制法制化,明确了网信部门与其他相关网络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
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这种“1+X”的监管体制,符合当前互联网与现实社会全面融合的特点和我国监管需要。
《金融时报》发文称,互金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近日联合召开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座谈会,明确下一阶段将稳妥有序化解存量风险,多措并举支持和推动机构良性退出或平稳转型。
报道称,截至今年5月末,继续开展出借业务的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707家,比2018年初下降57%;借贷余额比2018年初下降27%,出借人次比2018年初下降75%;行业借贷规模、出借人次已连续11个月下降。
网贷平台选择良性退出的重要性何在?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何颖向无冕财经分析称:“网贷行业体量在金融领域并未达到系统重要性,但由于该行业具有高度涉众性,如果行业没有良好的投资者保护机制,那么在平台退出阶段,投资公众或称金融消费者的赔付必成问题,从而发群体性事件,进而冲击整个行业,甚至扩张至其他金融行业。”
“关于网贷平台的良性退出,政府应当先出台一个相应的制度,而不是说等到平台退出的时候,让平台方与跟投资者沟通赔付事宜,或许那时已经晚了。”何颖告诉无冕财经。
对于网贷平台自身而言,良性退出是平台通过备案无望后的最佳选择,一是积极承担自身责任,对投资者负责;二是相比跑路立案而言,可以避免违法犯罪。
最近,一则网信普惠P2P平台要良性退出的消息让投资者感到紧张,虽然平台尚未正式公布退出方案,但是,平台负责人已经对此作出回应,称平台部分产品出现逾期,正在商讨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网信普惠也算是一个老平台,2013年7月上线,原名第一P2P,后更名网信理财,控股股东为先锋集团董事长张振新,执行董事为李焕香,截止目前,平台披露的数据,截至目前借贷余额为58.953亿元。
自从去年P2P监管加强后,连续几个月新增平台为零,很多平台陆续退出,据统计,目前P2P平台数量仅剩余630家左右,国家对P2P监管加强,但是并没有封杀,因此,现在的平台基本有三种走势,一种是按监管要求做好,另一种是选择良性退出,第三种是转型或者重组。
从在贷规模看,网信普惠属于中型平台,目前看,项目存在逾期基本是确定的,关键看逾期比例。P2P的主要风险来自借贷项目的真实性,如果符合监管要求的小额分散原则,原则上来说风险是可控的。根据网信普惠公布的信息,平台主要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人均累计借款金额为84100.09元,应该是符合小额分散要求的。
从目前情况看,平台跑路的概率很低,一是平台目前尚未停止运营,二是平台主要股东和负责人并没有出现问题;三是平台底层资产处置工作尚未完成,四是P2P监管已经非常严格。因此,网信平台这种情况,目前只是传言,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尚不得而知。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时候不要惊慌,注意到期资金不要再续投,能够提前赎回的最好也提前赎回。对于尚未到期的投资可以保存相关投资合同和凭据,耐心等待,估计平台近期会对投资者进行答复。
P2P投资本身风险是比较高的,投资者注意不要把大量资金投资到P2P,也不要把全部资金都投资到一个平台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网信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网信互联网金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