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创始人兼CEO姚劲波对自己的判断近乎偏执。例如,他认为分类信息网站也可以创造数百亿的公司。这一信念在2013年得到初步证实。——是最早在美国上市中概股的公司之一。 58同城获得国际投资者认可,市值接近30亿美元。这位中国知名的连续创业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始终保持在路上。从简单中成就伟大是他坚定的方向。
但姚劲波觉得58同城应该是他的终极理想。 “没有什么比这更大、更有价值的了,我会让大家的生活因为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方便,我想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兴奋的呢?”说起这份激动,他依然保持着“理工男”一贯的冷静本性。
“射手座”姚劲波总是有动力去尝试新事物。 2013年出演《赢在中国》等电视剧,对他来说既是一次跨界,也是一次挑战。 “你以为自己不擅长,跨不过这个界限,但你跨了,你就跨了。”
当他IPO归来,继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时,他毫无保留地与我们分享了他的战略蓝图、行业判断和管理经验。每一句话都是真正的“作品”,每一句话也都充满了他对梦想的追求。
本地化为核心
《21世纪》:公司上市后,您对58同城的发展战略有哪些新的想法?
姚劲波:上市对我们影响不会那么大。我们还是按照基本策略执行。首先,上市后我们没有增加任何员工。其次,各类投资与上市前基本持平。比如做事情的时候,因为各种资源的限制,我们会更多地考虑短期和中期。现在好一点了。
但对外部环境影响很大。比如品牌提升、吸引人才比我想象的要大。然后是发展趋势。类似的竞争对手,他们突然倒下,而我们只是跳起来。当时没想到效果这么明显。
上市并不是战略的转折点。我们还在积累能量,特别是产品的改变、用户体验、客户积累。特别是在无线终端的开发中,有时只有积累到一定量才会发生化学变化。我估计,未来两三年,大家对58同城的认知将会有很大的提升。这个数量是指通过无线终端接入的所有商户,而不仅仅是用户数量。
《21世纪》: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内部业务中,移动端和PC端会“打架”。您目前的情况如何?接下来移动端将如何发展,PC端将如何创新?
姚劲波:无线方面正在两方面努力。一是在普通用户端,改进产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另一个是商家端。我们专门开发了一款App,叫58棒棒,是专门给商家使用的。这样即使您没有电脑,也可以随时管理在线营销等信息。一手抓商家,一手抓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
我们移动端的用户绝大多数不是购买的,而是因为58同城的内容、产品、品牌而下载的,通过渠道推广的比例其实很小。对于商家,我们面对面沟通,一步步教您如何使用。我们还将给您额外的福利,确保您安装后效率和效果得到提升。
PC端更多的是优化,我们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增加用户数,因为PC端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了,革命性的事情发生的比较少。
至于“战斗”,我们没问题。我们的商家其实和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客户是不一样的。他们更具流动性。他们并不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到处旅行。很多传统互联网企业的客户迁移之所以缓慢,是因为商家的习惯改变缓慢。在内部,我们有一个统一的口号。无线是每个部门的新职责。在考虑任何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PC和无线终端。
《21世纪》:互联网公司往往有一个突出的标签,然后实现扩张。比如社交对于腾讯来说,安全对于360来说等等,你认为58同城的标签是什么?您正在发展成为一家“平台”公司吗?
姚劲波:本地人。 58 桐城,桐城是本地的概念,就是查找周边信息。我们会做很多方向的业务,但一定要有一个大方向,就是只做与本地相关的事情,不做无关的事情。
我不在乎58同城是不是平台,也不在乎它有多少用户。我们只是认为对于用户来说,独自一人在城市里压力很大。我希望当你生活遇到问题的时候,你点击58同城,就能找到人帮你解决生活及周边的问题,营造这样的印象。事实上,58同城也可以帮助用户完成这些任务。这些是我最希望的。
至于拓展方式,第一,我们很多事情是横向做的,而不是垂直业务线,比如房地产、招聘等领域。我们希望能够梳理出服务业不同品类之间的一个共性,然后将这些共性发挥到极致,通过这个横向的基础架构,能够支撑老百姓的需求、服务、品类。第二,我们在选择广告、做促销的时候,坚持认为58同城是为了帮助你解决你的问题,让你的生活更简单。同时,58同城也不是一家只追求金钱的公司。我们是一家非常贴近用户需求的公司。我们把处理用户需求的部门和处理收入的部门分开了。例如,拼车是58同城上非常受欢迎的服务。这项服务不会产生任何收入,为什么不做呢?用户需要,那就去做吧。
《21世纪》:您看好未来互联网改变哪些领域?
姚劲波:教育、医疗、互联网金融、宠物、票务都是下一步发展的方向。
例如,58同城是最大的宠物和二手票务交易平台。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匹配,也是信息的匹配。互联网金融就是让我们中小商户的融资更加便捷,降低成本。至于交易工具,也是重要的下一步。
产品越来越丰富,必须有一个平台来帮助用户选择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他们也有强烈的动机通过互联网接触用户。有了这两个前提,互联网平台一定能够快速发展,能够帮助用户做出更好的选择,同时帮助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用户。
互联网思维
《21世纪》:目前有两个热门话题:“云计算”和“大数据”。您如何利用这两个方面?
姚劲波:大数据、O2O,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喜欢这些概念。这些概念会扭曲市场并人为地摧毁市场。本来用户喜欢、接受你的很多东西,你却不得不公然疏远他们。
对于“云”,我们是这样思考的。 58同城相当于把很多中小企业的互联网服务外包给我们,帮他们搭建平台。例如,一家搬家公司最初可能会成立一个IT部门来建立一个网站来宣传自己,但现在我们可以处理这些工作和任务。
大数据:我们现在很少使用它,但五年前我们保留了所有数据。我们没有删除任何用户点击、帖子或评论。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提高我们的广告效果,让用户的广告更加精准,点击率更高,这就需要大数据分析。我们还会做一个58生活指数产品,可能比任何统计报告都快,实时反映供需变化和价格变化,特别是服务业,比如租房、招聘供需,哪些行业,地区等,对用户和商家都有意义。
《21世纪》:这些理念将如何在“工具”、“商业”、“理念”三个层面上改变互联网公司和产品?
姚劲波:我觉得一个概念出现了,媒体就会去报道,然后就会出现专业的服务公司,这对整个行业是有好处的。但不要给自己贴上标签,比如我是大数据公司,这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概念只是给你企业管理思想的启发。关键是一切都可以为你所用,融入到业务中,提高用户和客户的体验。用户对这种体验只有感受,而不是概念。的。
《21世纪》:对于当下最火的“互联网思维”,您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您对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有哪些建议和观察?
姚劲波:首先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绝对是一个颠覆,因为这意味着你原有的能力和优势突然不再发挥作用。比如你原来的优势是你在全国开了500家店。可能你擅长在报纸上投放分类广告,或者你比较擅长发传单。然而,你会逐渐发现,这些优势不再是你的优势,甚至是一种负担。那么公司是否可以放弃一种优势并发展另一种优势呢?这需要决心。有的人会坚守这个东西不敢跳出来,但有的公司会跳出来。这就是机会。第二点是从单向变成了双向。创业者遇见用户,会更扁平、更直接。
未来几年,互联网将持续变革传统行业。事实证明,一些大公司资金相对密集,会继续很好地生存。但是,互联网会带来一批懂互联网的人来改变这些大公司。将会首先出现一波新公司。会有一批老企业大不如前,也会有一批消亡。我不知道细节。
因此,我认为将会有专业的运营公司不断涌现,帮助传统企业和大公司进入互联网。我也建议更有决心的创业者可以卖掉传统业务,获得现金流,全力打造互联网新品牌。一些体验式行业,比如餐饮、电影院、旅游等不会受到干扰,但它们也需要互联网来获得更多用户。
灌输梦想
《21世纪》:你们的定位是什么?
姚劲波:没想过。但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必须向每个人灌输梦想,不仅仅是员工,还有客户和投资者。人们会因为这面旗帜、这个理想而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这件事讲一百遍。如果真的是一个方向,就得一直说,一直说。最后你会发现,相信你的人都会聚集在你的身边,而不相信你的人和你不一样。一个团队的。
《21世纪》:您在创业过程中最痛苦的阶段是什么?动机是什么?
姚劲波:没有痛苦的时刻。一直都比较顺利。有时我感觉自己就像在梦中一样。我真幸运。你选择的方向,跟随你的团队,你取得的成果,就像一场梦。
我坚信这件事是可以实现的,我一定会达到这一点。我也想向所有不看好我们的人证明我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你走得越远,你的界限就越大,你能做的事情就越多。
《21世纪》:您以后还会再创业吗?
姚劲波:58同城应该是我的理想。没有什么比这更伟大或更有价值的了。我会让大家的生活因为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方便。成千上万的商家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变得更有效率和竞争力,他们也会感激58同城平台。我想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兴奋的呢?我没看见它。
《21世纪》:领导风格是什么?
姚劲波:我想尽一切办法寻找我认为最好的人。然后我就让他们去做,并给他们空间。我们的团队没有任何政治问题。我们所有人的目标必须是朝着这一点。虽然距离这个点还很远,但是大家一定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和这个点有什么关系。我只想要结果。
所以,我选人的时候,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一定要认清公司的发展方向。第二点是他的素质、综合能力、背景必须适合该职位。他不能是一个光说不做、玩弄政治的人。一旦选择,我会给他很长的时间来证明自己。
《21世纪》:互联网的管理模式或领导要素与传统企业有何不同?
姚劲波:等级没有那么明显,等级的概念也没有那么明显。在小部门,一个小员工可能做出一个大产品,但在大部门,一个大高管却不一定能做出来,所以要求我们更加平等地对待每一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