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晚,百度的反击正式掀起了百度与奇虎360之间新的搜索大战。为了证明自己可以与巨头抗衡,360次日正式与他们划清界限,并全面替换了所有默认的百度服务在网站导航页面中。下午4点,还发布千字解释,表明立场,举起横幅。
原定于昨天下午4点发布的解释,因“反复打磨”而晚了半个小时左右。 360选择在微博上发布,传播速度更快。解释大致涵盖三个层面:1、360搜索有自己的技术;2、360搜索有自己的技术。 2、360进军搜索市场,打破垄断,公平竞争; 3、360搜索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多的选择。
对于上述几点,百度尚未做出任何官方回应。
或者可以说,与之前的3Q大战不同,交战双方迄今为止都比较低调。他们没有召集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也没有大规模造势制造攻击性舆论。到目前为止,这场战斗更像是一场幕后的“较量”。今年三四月,周鸿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不会出现搜索战”。
但也有人说,这只是序幕。 “精彩还在后头,周鸿祎不是也说过,他永远不会做万维搜索了吗?”
但更多人倾向于认为,360已经从3Q大战中获得了经验和教训,面对新的大战,周鸿祎的心态应该有所改变。当然,这与其两次挑起争议的目的有直接关系:3Q战争阶段,360还处于用户积累和品牌扩张期。虽然与腾讯的竞争饱受诟病,但无疑奠定了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地位。如今,已经拥有4亿用户的360进军搜索领域。当务之急是快速实现流量变现,并达到与其相匹配的收入规模。由此看来,针对百度发动战争或许只是“不得已”。
此前,搜狗页面搜索前负责人表示,360的盈利模式更接近搜狗的(浏览器模式),双方来源都是搜索、导航、游戏。不过,目前的财报显示,双方的各项分配存在较大差异:搜狗的搜索总收入为2200万美元。按照搜索广告占比80%、浏览器流量占比60%计算,浏览器贡献的装机量约为360浏览器的4倍。如果达到搜狗一样的效果,收入可以达到4000万美元,但目前这个数字只有530万美元。
360今年第二季度的总收入为7280万美元。如果搜索收入达到4000万美元,将占本季度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这表明,依托搜索即服务,360将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博动传播机构创始人、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研究员陈姣也认为,变现是360推出搜索的首要目的。但“作为一名赤脚战士,周鸿祎可能会调整自己的战略重点:选择先攻击百度,毁掉大家的饭碗,然后再考虑搜索变现的长远解决方案。”
但另一方面,业界现在更关心360和百度是否会让历史重演,用户是否会再次被商战绑架,面临“二选一”的局面。
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来想象这场战争最坏的后果:百度将封锁360在各类产品中的爬行,以牺牲社区产品的流量为代价来攻击对方;而360可能会利用360安全卫士直接屏蔽百度广告,劫持百度搜索流量。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用户无疑将成为直接受害者。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360和百度会迈出这一步。据接近百度决策层的人士透露,目前百度并无技术对策。直接屏蔽360爬虫肯定是最后的选择。如果这一步真的实现了,前提是360搜索已经占领了20%的市场份额。
不过,目前来看,360距离这一目标还有一段路要走。 Hitwise的报告显示,截至本月26日,360综合搜索的流量份额已暂时稳定。谷歌香港的份额略有上升,升至第三位,而百度仍排名在55%左右。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认为,在这场战争中,百度的优势在于多年磨练的品牌、用户习惯和营销体系(包括产品和人才); 360的优势在于客户端产品所拥有的用户流量以及其“占领”道德至上“的做法。虽然360对百度发起正面战争,但动摇百度的市场地位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