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站让您感到无聊吗?美国杂志网站3月初的一篇报道称,中国人对社交媒体的态度变得更加冷淡。全球知名市场研究集团凯度表示,与前一年相比,人们认为社交媒体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糟的人数增加了一倍。无论这个结论是否准确,它都反映了社交媒体给许多人带来的麻烦或烦恼。事实上,这种趋势在互联网市场相对饱和、社交媒体渗透率较高的欧美国家也存在,社交媒体用户日趋分化。社交媒体存在还不到10年,著名的Facebook在2006年就向所有互联网用户开放。然而,他们很快就带来了“社交媒体时代”,充分展现了他们的魅力。生活因社交媒体而变得更加丰富和便利,但也带来了许多担忧和抱怨。一些人开始期待网络世界恢复平静。社交媒体正在衰落吗?一位研究新媒体的德国学者告诉《福布斯》记者,用户对社交媒体热度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更加成熟以及可用方式的多样化。尽管社交媒体存在诸多问题,但它不会衰落。未来全球使用社交媒体的人数将持续增加。社交媒体在美国达到顶峰
在社交网络巨头Facebook的诞生地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已经日趋理性。
在美国,社会热潮催生了“自恋一代”,并导致许多夫妇离婚。有人戏称社交网络已经反其道而行之,成为“反社交”网络。很多人逐渐意识到,在个人生活中过于“公开”并不是一件好事。毕竟,过多的互动和参与会让人感到疲劳。此外,随着社交网络增加了朋友之间的联系,亲友发生的不良事件,如下岗、住院、刑事案件等,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著名调查机构皮尤称之为“护理成本”。
佐治亚大学教授伊泰认为,一些社交网络已经变得如此庞大,以至于社交元素已经丧失。对于许多人来说,Facebook 和Twitter 已经成为“个人广播工具”,使他们能够向一大群人广播重要的生活事件,而无需实际分享。牛津大学心理学家兼人类学家罗宾·邓巴表示,人脑只能维持150个稳定的友谊。超过这个数字,关系就会变得肤浅。
2013 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青少年对Facebook 的兴趣不如以前,因为他们“不喜欢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加入,而且人们过度分享”。如果说公众正在放弃或疏远社交网络还为时过早,但事实上社交网络的用户日益分裂。与早期大家涌向某个社交媒体不同,现在有很多应用工具可供选择。一些利基和匿名社交网络允许人们在互联网上体验短篇故事,同时也保持自己的私密性。没有人知道你的朋友说了什么。
皮尤中心2014 年9 月的一项调查证实了这一趋势。调查发现,Facebook仍然是迄今为止美国人中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但其用户增长已经放缓。去年,Twitter、Pinterest 和LinkedIn 等社交平台的成人用户数量有所下降。增长是显着的。社交网络用户的新特点是:52%的成年网民使用两个或多个社交网络; 53% 18-29 岁的人使用Instagram;一半拥有大学学位的人使用LinkedIn; 42%的女性互联网用户使用“图钉”。一些人预测,2015年,许多社交媒体用户将选择避免公开更新自己的状态,并返回到更加私密的私人社交网络。
平均寿命为五到七年
“如果你要问这些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做什么?他们会反驳你,如果你不上社交网站,你能做什么?”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者迈克·霍姆表示,人们使用该网站不受任何限制。与朋友聊天时,无需担心天价电话费;当人们在网站上交友时,他们并不需要真正在公园或麦当劳见面,一个相机和一个耳机就足够了。上面有很多人过着“另一个我”的生活:贴出自己写的诗、发布图文并茂的“新闻稿”、晒出自己与某影视明星的合影……秀出自己的才华。随心所欲。
一向以爱读书、看报纸着称的英国人也感受到社交媒体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监管英国通信行业和广播媒体的通信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英国民众已将社交网络视为“生活必需品”:超过40%的人表示会减少“外出就餐”和度假费用,只有10% 的人表示愿意。减少在线花费,尤其是在社交网站上。负责《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调查的CTR(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凯度集团的合资公司)媒体与消费者行为研究部总经理沉瑛向《环球时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社交媒体渗透率英国媒体则高达59%。
“我厌倦了自拍,厌倦了拍屁股,厌倦了粗俗的吹牛和没完没了的标签……”一位来自英国的记者(《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抱怨道,“2015年,我期待互联网扮演一个更大的社会。我也希望那些公司能够把互联网还给我们,给我们一个安宁的空间。但我有预感这不会发生。 (我)不想断开网络,没有必要,我只是想停止使用它发布无关信息。 ”
与英国的高普及率相比,德国显得有些“另类”。德国企业和机构较少使用社交媒体,德国人在官方活动中也较少使用社交媒体。沉颖向《环球时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德国社交媒体渗透率仅为44%。与其他国家的用户学历与社交媒体使用呈正相关不同,德国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拥有最多的社交媒体用户。然而,德国社交媒体的情况发生了显着变化。
德国社交网站十有八九遇到了“发展瓶颈”。比如曾经大名鼎鼎的StudiVZ就曾经开设过多家分店。几年前,该网站每月有4.66 亿访问者,后来只有4000 万,现在只有2000 万。 StudiVZ 还关闭了其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波兰的网站。
据《每日电讯报》记者了解,目前德国主要社交媒体包括Facebook、YouTube、Google+、VZ-Netzwerk、Xing、“Twitter”、MyVideo等。Facebook一直是德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受众群体包括:其帐户约占所有用户的三分之二。不过,Facebook在德国面临着用户下降的趋势,德国人使用“Twitter”的热情也有所下降。
有分析认为,经过五年的热潮,德国社交网站已经逐渐降温,进入“安静期”。德国《环球时报》周刊总结称,社交网站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在互联网行业已经算“中年”了。以前社交网站的卖点是新的应用和功能以保持新鲜感,但现在很难有新的突出卖点。这对于以年轻人为主要群体的社交网站来说是一个致命弱点。专家认为,社交网站的平均寿命为五到七年。
德国布伦瑞克艺术大学新媒体研究学者博格曼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社交网络已经失去了“光环”。确实,在社交媒体时代,受众不满足于被动接受知识和信息,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主体地位。但许多人逐渐发现自己成为社交网络攻击的目标。其次,社交网站缺乏隐私保护。 Facebook 的隐私保护选项非常复杂,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它们。尤其是在美国国家安全局丑闻曝光后,欧洲人越来越担心社交网站上个人数据的滥用。
中西方互联网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社交媒体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在国内外基本相同,但中西方网民对社交媒体的使用却存在较大差异。沉颖向《焦点》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增长迅速,渗透率达34%;欧美主要国家的渗透率均高于44%,尤其是美国,高达62%。总体来看,中国用户的平均年龄为30岁,而欧美则超过40岁。中国用户以年轻人为主,欧美用户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均匀:2014年,中国社交媒体用户中90后出生者占37.7%,80后出生者占30.8%,80后出生者占20.7% 2.1%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及之前;英国相应比例为19%、21%、19%和24%,德国相应比例为21%、21%、18%和22%。此外,中国社交媒体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比例远高于欧美。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国互联网发展情况差异很大。欧洲和美国目前市场已饱和。互联网用户每年的增长率约为5%。互联网用户更加理性地使用社交媒体。主要还是把社交媒体作为正常的互联网工具。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过了高速增长期,网民增速开始放缓至每年10%左右。不过,中国仍将新增56亿智能手机用户,这将确保社交媒体拥有非常好的未来。扩展能力。
方兴东表示,近年来,以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中国“流行得太快”,占用了用户过多的时间,导致网民使用社交媒体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这是正常现象,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交媒体市场“存在泡沫甚至破裂”。他认为,这种情况也是一个警告。目前中国整个互联网应用都是少数巨头主导,这是不合理的。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让百花齐放”,推动社交媒体在中国的发展。
德国学者鲍格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用户对社交媒体热度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更加成熟以及可用方式的多样化。社交媒体存在很多问题,但它不会衰落。正确使用社交媒体不仅对个人有用,对企业和机构也有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可以加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机构之间的沟通。
印度和巴西,社交媒体持续流行
印度拥有超过12亿人口,是世界上社交媒体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虽然目前印度只有2.4亿人使用互联网,但到2018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亿。受限于有线网络铺设条件较差,印度移动互联网用户近年来大幅增长,目前用户数达到2.2亿,其中9200万是社交媒体的活跃用户。
在众多社交媒体中,印度人最喜爱Facebook,拥有近1亿用户。还有3300 万Twitter 用户。最著名的“推特”名人无疑是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他立即使用“推特”宣布许多重要的国家大事。此外,“LinkedIn”和“Pushpin”等在印度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英语的高普及度是印度人更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原因之一。全球各大社交媒体公司都在重点开发印度市场,印度手机厂商也顺应年轻人的习惯,在新款智能手机上预装各种社交软件。网购巨头也利用社交平台大力宣传产品广告。
据印度网站《环球时报》统计,印度社交媒体用户非常活跃。尽管网络广告和信息泄露时常造成麻烦,但约88%的用户仍然愿意在网上分享个人信息。印度目前还处于狂热拥抱社交媒体的时期,各种名人明星都在利用社交媒体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声势。去年印度大选期间,不少政客利用社交媒体博取人气,宣传此类软件的受欢迎程度。
在另一个金砖国家巴西,社交媒体也保持着非常高的受欢迎度。社交媒体在一周多前结束的针对总统的抗议游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活动开始前一两周,《环球时报》名记者在社交媒体网站上看到组织示威活动的宣传帖子,其中详细介绍了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城市示威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这些帖子发布在社交媒体网站上。这条推文被广泛转发和点赞。
事实上,2013年巴西联合会杯前的百万人游行也是由社交媒体发起的。在巴西,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表达诉求、组织活动的主要方式。除了示威活动外,许多社会活动也是通过社交媒体举行的。
《数字观察》 不少记者在巴西的朋友也会邀请记者参加社交媒体上的各种活动。记者观察到,无论是在公交车、地铁站,还是在一些公共场所,不少巴西人都在随时刷新账号,发自拍照,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
研究人员认为,智能手机和4G网络在拉丁美洲的普及是社交媒体兴起的主要原因。包括巴西在内的拉丁美洲将是未来社交网络最大的推广市场之一。
事实上,不仅在拉丁美洲,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社交网络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方兴东在《环球时报》告诉记者,印度和巴西的互联网普及率远低于中国。他们还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印度,这与中国10年前的发展类似。因此,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目前正处于互联网快速发展阶段,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的热情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